盈利估值雙殺 恒指腰斬
2024年1月15日

中國經濟雖然表面上保持增長,但企業盈利卻下跌。再加上種種原因,影響了股市估值。在「盈利」「估值」雙殺下,恒指大跌了50%。跌幅可能是過度,但肯定並非完全不合理。畢竟,股市還是靠企業盈利去推動。

撰文:李聲揚

香港經濟並非不景

所以若說「香港經濟差,所以港股不濟」,是相當片面甚至膚淺的講法。更何況,香港經濟很差嗎?若看GDP之類,香港的增長或不及八九十年代,也可能遜於鄰近地區,但肯定不是負增長。

即使在疫情下,香港也沒有出現太大幅的失業潮。疫情後更加是「工搶人」。各行業的加薪水平,也相當不錯。此外,香港通脹也維持在相當低的水平。媒體都報道港人紛紛外遊,經濟不景,又何來有錢外遊?相當明顯地,本地經濟並非不景。即使再不景,也不可能是恒指高位跌一半的主因。

不過,內地的情況就不一樣。內地大學生的就業問題,眾所周知,絕對沒有出現香港的「工搶人」情況。看看內地的經濟數據,GDP卻似乎仍有一定增長。不錯,大家會認為內地的數據有水份,可是即使打一個大折扣,即使是最悲觀的看法,也不會認為內地經濟已經大幅收縮。那為何恒指跌了一半?

所以呢?股市的問題,肯定比經濟複雜。事實上,很多人以為「股市就反映經濟」,這是人云亦云,大錯特錯。詳情不在本文討論,但可以肯定的是,過去N年內地經濟增長勝過美國,任何有常識的人都不會否認。可是,美股卻跑贏A股港股幾條街。當中似乎有其他原因。

最簡單的問題,往往最重要。股市為何會升?此一簡單問題,都有不少誤解。有人說「供求定律」,有人買就升。這聽上去很聰明,實情是廢話。筆者告訴你:股市短期看情緒,但長遠是由企業盈利帶動,古今中外也如此。也就是投資名句說的:股市短期是voting machine,長期是weighing machine。

請讀者務必緊記此一簡單的公式:市值=盈利x市盈率,同一公式也適用於指數以及個股。股價=每股盈利x市盈率。指數點數=指數每股盈利x市盈率。畢竟「指數」就是一籃子的股票。

細看之下,市值是「結果」。盈利則是客觀可以看到的數字,至於市盈率,也就是「估值」,是虛無縹緲的東西,主觀成份很重。今天投資者願意給30倍市盈率,可能下年就只願意付5倍。

——節錄自1月號《深圳危機》